2021年最难的群体是购房者
2021-10-02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831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定要注意:包括公寓、写字楼、商铺在内,包括手中无效的股票、基金,包括手中的垃圾房产,不要犹豫,不要可惜,哪怕割肉,也一定要尽快出清。不激进,不乱买,不加仓,保守一点,你会超越90%的人。
普通人的敏感度都是最差的。
因为你们的资产池太小,哪怕损失了,也就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损失,在你看来,可能无关痛痒,但是未来形势一定会恶化,未来环境一定会更加恶劣。但是开发商、银行、中小企业、炒房客,包括地方政府在内,已经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这些大哥的敏感度、资金体量、危机程度,远比普通人更能感知到市场的温度。包括恒大在内的知名、不知名的房企,能不能度过这难关,很难说。包括四大行在内,以及更多的中小银行,已经开始出清大量的不良资产。手中囤积了大量的房产,但是今年不涨,明年不涨,后年不涨,打出去的都是子弹,压在手中极有可能爆仓,什么时候断供?这些都是问题。成本在涨,人工在涨,价格却在降价,再加上疫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越来越难,什么时候破产?也许就在明天。你看,你就不用研究大势,你就看看新闻,看看楼下的饭店,看看二手房门店的买房人,你就大致就明白了,今年很难,支出在增加,收入却在减少。最近一直在跟二手房的同事打交道,我跟他聊了一下现在银行的不良资产,他说从去年的疫情开始,加上银行不良率的整顿,以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差,从去年到今年,银行开始大量出清自己的垃圾资产。他说,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很多银行,这两年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处置的也越来越多,之前还是打包出售,现在都是散单出售,主要就针对散户,哪怕你手中只有50万、100万,只要你能消化,你就可以接盘。包括银行的不良率,比如流入房产的房贷比例有多少,比如经营贷的放款比例,比如抵押贷的放款比例有多少,今年都严格限制,不像往年一样很宽松。因为今年开始银行也非常难了,包括现在很多银行的贷款为什么放款周期越来越长,为什么现在银行的放款额度越来越少,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于银行的整顿,银行的垃圾债务也是非常多的,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整顿。包括今年已经有超过10个城市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或者类似的价格极致,对于深圳、成都、西安等所有热点城市的打击都是非常严重的,你比如深圳,二手房的交易量从最高的1万套,直接干到不到3000套,这不是腰斩,这是直接砍到脚脖子了。这个政策之所以能够执行,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银行的支持,就是严格限价限贷,就是打击流动性,就是打击你的预期,你能怎么办?从今年开始到以后,你会发现,出清垃圾资产,甚至急眼的都会出清一些优质资产,眼下,资产不是最重要的,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在求救信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虽然号称投资500亿有点虚,但是实打实的投资117亿,水分还是比较少的。可以分析一下,117亿的投资之中,交给政府的保证金有40个亿,剩下将近80个亿,则是实打实的项目投资,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项目收益却只有2个亿。一边是将近120个亿的投资,一边却是才2个亿的回款,怎么能不赔款。整个绍兴在收缩,还遭遇到大调控,留给开发商的时间不多了。过去一年,绍兴的限购、限售、二手房指导价,越来越严,市场绝对极差。我大概查了一下,仅仅到9月,很多房企的目标仅仅完成了5成-7成之间,还有更惨的房企,今年金九银十绝对黄了,最后3个月的冲刺期,含金量可能绝对下降,大概率是完不成目标的。如果连营收都完不成的话,再加上市场环境的恶化,现在的利润就更不要奢求了,那也就意味着,即使没有三道红线,就按照现在的市场的恶化速度,基本上就宣布很多房企已经进入晚期了,距离拔管子的时间不远了。是大量的购房者,是普通人,是对市场看不清的普通人。1、第一套是13200买的,加了14000元的转让费,还差2个月拿到房本;2、第二套是16000买的,自己住,交了契税,房本需要再等半年;3、第三套是锦艺四季城的洋房,15900买下4楼。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月供压力极大,每年加起来的月供是37万,平均一个月大概是3万。1、这位粉丝买的房子,1涨1跌1持平,不是郑州新房都没涨,而是他买的楼盘不好,要么远郊,要么供应量大。要知道,在郑州年收入大于20万都算非常不错的家庭了,这个粉丝加上月供,加上家庭支出,至少60万以上的家庭收入,就这,压力还不小。2、每年37万的月供,每月至少3万 ,这还不算资金成本,要是自有资金,那压力更大了。前3年月供至少100万,3套房的首付至少150万以上,如果未来3年不出手,至少又是100万,简单算一下,前后6年,至少搭进去350万的资金成本。3、这可不是玩啊,可不是说像套信用卡一下,拆东墙补西墙,这几百万可是实打实的资金啊,算完这笔账之后,我自己都背后冒汗,不是这样玩的啊。2、疫情加速了经济结构、产业机构,以及大家的预期。4、打出去的都是子弹,月供、首付都是压力,不要小看,日积月累都是大量的资金池,你把握不住。6、垃圾资产尽快出清,银行在出清,开发商在度过难关,地方政府都要自救,他们是最先感知风险的群体,普通人跟着走就行了。
凡注明"来源:应来地产"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应来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