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会区来了!深港融城一线板块,罗湖焕新提速!
2021-10-15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831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下,为聚力湾区产业加速,深化深港合作,“十四五”规划指出“高水平建设规划深港口岸经济带,打造深港合作新平台”,为深港两地融合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近日中国香港特区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带动深港融合再一次提速。其中,作为深港合作的第一道门户,一线板块的罗湖,无疑迎来价值跃升。01 香港“第二CBD”来了!“两城三圈”助力深港互融

10月6日,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了其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在3.4万字的报告中,大篇幅提及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施政报告目录页丨被放于重要位置重点论述的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该面积占到香港陆地总面积近三成,未来将容纳约250万人口,也是中国香港特区公布的规模最大的一份规划蓝图。据林郑月娥强调,北部策略虽则是香港本地规划蓝图,但却是建基于“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及前海扩区。根据规划,北部都会区将通过7个跨境口岸和未来兴建港深西部铁路等,使港深两地能跨越“两湾一河”,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双城三圈”空间概念下,深港间的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都将越发紧密,一个以深港为核心的湾区超级都市圈跃然纸上。

摊开地图,与香港北部都会区仅一河之隔,便是历经改革开放几十年岁月,已然发展成熟的罗湖、福田、南山等深圳核心区域。其中,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的罗湖,无疑是深港联系最为密切板块,也是“双城三圈”中“港深紧密互动圈”所在范围。而当我们聚焦罗湖,得益于与香港的地缘优势,早于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布之前,在深港合作的大趋势下,区域便早早踩准深港融合鼓点,进行了一系列推进动作。位于“双城三圈”C位“港深紧密互动圈”内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在“十四五”规划中,便已提出将作为深港合作新平台进行高水平建设规划,为深港发展指明方向。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横空出世,本就高占位的深港口岸经济带也再一次成为焦点。其中,作为深圳窗口的罗湖,对于深港口岸经济带的建设,一直保持高度重视,并用实际行动推进深港合作。罗湖区委、区政府明确将深港口岸经济带作为罗湖区“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新格局中的关键“一带”,是深港合作桥头堡。在深圳全市各区中,罗湖区也率先完成《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提出关于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举措,为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开局起步。

从率先提出建立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到颁布实施《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创业就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实施(试行)方案》、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共同签署项目合作备忘录、通过政企合作大力推动深港青年交流、对多领域产业/机构给予落户奖励/资金支持等,罗湖用实际行动不断推进深港联系。截至目前,仅口岸经济带便已聚集上万家香港企业,在消费、教育、医疗、创业等领域均呈现双城互补模式。“硬联通”方面,则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做强湾区枢纽能级,全力打造融通深港、连通世界的“双循环”重要链接地。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便提到,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并讨论将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并在深圳一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的罗湖站和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以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此外,为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流对接高地,近年来,发展起步较早的罗湖同样在聚力发展棚改、旧改等工作,通过持续盘活辖区土地资源,拓展产业空间,推动辖区价值蝶变。“十三五”期间,罗湖区便规划拟投资约4200亿元,实施约194个重点项目,启动约2300万㎡体量的城市更新,从笋岗到清水河,再到蔡屋围,范围内的更新速度与力度堪称标杆,该资金投入与更新规模,也无异于再造一个“新罗湖”。(以上信息来源于“深圳城市更新网”)内外联动发力,可以预见,下一个40年,罗湖将继续书写传奇。无论是人口还是产业,在城市进化中,都呈现不断聚集趋势。伴随各类招商引资利好、产业扶持政策落地的罗湖,便在深港相融一线背景下,再次成为深港优质产业聚集高地,更多优质企业涌入,区域势能二次腾飞。其中,位于深港口岸经济带与见证深圳40年发展的深南大道核心位置,地标级作品-深润大厦以点发力,不断聚能,强势出圈。

深润大厦位于如火如荼深港口岸经济带中心区域,坐拥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享有独有的口岸经济优势。其中项目与文锦渡口岸步行距离不过1公里。另外莲塘口岸的开通,据深圳卫视报道,可实现9分钟车程便能直达港新界东的粉岭公路。

同时,深润大厦亦归属香港最新规划的北部都会区“两城三圈”中“深港紧密互动圈”范围内,是深港往来最便捷、两地文化交融最深度的地方之一。金融业一直是罗湖的强项,随着香港北上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为链接香港重要突破口的罗湖,无疑将进一步享受拥有国际金融中心优势香港的协同发展利好,整合两地金融资源,聚力更高层级竞争优势,推进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如此背景下,范围内作为重在载体的商务资产也迎来更高要求,作为片区封面资产,“深港数字经济合作示范中心”的深润大厦无疑适时而出,与深港融合互相成就。坐拥口岸经济之外,深润大厦亦坐享深南大道黄金轴线资源。深南大道作为深圳特区的地理坐标轴,不仅承载着深圳的历史,更是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从罗湖到福田、从福田到南山,大道串起了深圳一个又一个中心,沿路两侧经济、产业高度聚集,是引领总部经济,共同构建金融业、大型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总部、国际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据深圳特区报早前报道,深南大道沿线经济产业 GDP 贡献已占到深圳全市30%。作为深圳最早中心、现已进入第二轮城市竞赛圈内的罗湖,便位于深南大道起点位置。其中深润大厦更是矗立于深南大道头排,1001号门牌,260米高度犹如“深南灯塔”般存在。

从项目出发,沿深南大道,近距离范围内已吸引了汇丰银行、星展银行、上投摩根等一大批世界500强总部企业集聚,享受多元醇熟的商务环境。此外,深润大厦紧挨地铁黄贝岭站,该站点为三线交会,串联地铁2、5、8号线,可便捷联通全市各区,其中5号线西延线直接连接蔡屋围、大剧院;项目直线5公里范围内则可抵达深圳站、多轨交会的罗湖北站(在建)等,快连外域。作为83载老牌央企,华润拥有绝对的综合实力赋予项目本身足够亮点。深润大厦总建面约11.2万㎡,260米的地标建筑高度跻身深圳“天际地标群”,赋予项目封面价值。设计方面,由世界顶级建筑师事务所之一的英国PLP倾力打造,伦敦金融城第一高楼便出自该事务所之手。整个建筑以“引力场”设计为主概念,于深南大道拔地而起,散发强大号召力量。当眼光转回室内,迎面而来便是约11米层高,融合“光辉未来”设计理念,以充满能量的线性符号和天花模块群设计打造的核心大堂气派形象;

建筑顶部,是采用四层退台设计的天际花园,约1500㎡阔绰空间,可满足商务休憩、空中会客等多元需求,于天际花园之上,纵览脚底繁华。

项目集约7.9万㎡甲级办公、约2.5万㎡精品酒店,约0.4万㎡配套商业于一体,多元配套时刻满足不同商务场景切换,提升企业效率。极富品质感设计之外,是华润置地对入驻企业的强势赋能,赋予产品内生价值。如产业加速器--润加速,深度链接华润集团五大产业板块,多维连通优势创新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如满足企业客户和白领员工需求为导向的Officeasy润商务,可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务生活场景,构建快乐工作、优雅生活载体。华润集团作为驻港83载央企,在深港合作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定位“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的华润置地,背靠华润集团,亦承担起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的重任。聚焦罗湖,华润置地以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高度,与罗湖区政府携手,共同开启罗湖焕新计划。华润置地初心恒守,于罗湖战略投资千亿元,在充分考虑各项目自身特点、片区基因与发展规划基础上,高度匹配罗湖区“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布局华润中心、笋岗中心、深润大厦、润启科技大厦、湖贝中心五大项目。五子分别聚焦五大产业领域,以差异化定位为区域注入多类型产业势能,也为罗湖全新的产业体系提供实体空间载体。

以项目为发力点,华润置地继续落实央企责任,与罗湖区政府携手,深度践行罗湖焕新计划,2021年4月,罗湖区政府与华润置地正式成立联合招商办公室,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华润置地丰富的产业资源,运营能力,以及润加速、润商务等具体工具,合力为引进企业提供发展路径上的常态化帮助、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引领罗湖开创产业新格局。优化内部产业空间外,两者亦强强联手,发力外部招商。今年1月、4月,罗湖区政府与华润置地便前后在杭州、北京等地举办异地招商活动,与异地优质企业对话,吸引入驻罗湖,并已逐步取得良好成果。基建是基础,运营是本质,在以华润置地为首等一批城市共生角色协同下,罗湖的发展极富期待。应来地产http://www.519000.com.cn/
凡注明"来源:应来地产"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应来地产】